大 德 通 票 號
清光緒十年(1884年),由大德興茶莊改營的大德興票號改名為大德通票號,仍由山西祁縣喬家堡喬氏在中堂獨資,資本增至10萬兩,另有統事10萬兩,經營存放款及匯兌業務。總號設祁縣城內小東街,至1937年“七七事變”后,總號遷北京。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后達到極盛時期,資本增至35萬兩,架本(資本加存款)達七八百萬兩,營業額達1000萬兩以上,歷任經理主要有祁縣子洪鎮高鈺、梁村王宗禹、西六支村高章甫等。宣統元年(1909年)12月,大德通領到清度支部通字第186號營業執照,辦理商業銀行一切業務,在全國各大商埠設分號多達40余處,并一度代理國庫。
之前,廣受熱播和佳評的電視劇《喬家大院》正是以大德通為原型,主人公喬致庸是喬家經商第三代人,生于嘉慶二十三年(1818),卒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享年89歲。喬家商業從第一代喬貴發起家,到第三代由喬致庸大手筆經營,使喬家成為商業巨族,故致庸可謂喬家殷實家財的奠基人。
大德通票號與官場交往甚密,試舉幾例:經理高鈺與戶部尚書趙爾巽堪稱密友,票號在財政上支持趙,趙也給票號許多方便之處;陜西巡撫端方,曾派兵為大德通護送鏢車;高鈺與雁平道恩大任、朔州知事徐葆生稱兄道弟;庚子事變,慈禧太后逃往西安,途經祁縣,行宮就設在大德通票號……。
辛亥革命后,大德通票號固守傳統,已不能適應西式金融業的形勢變化,匯兌業都被銀行奪走,業務每況愈下,勉力維持,至1931年改組為銀號,后又改為錢莊,一直慘淡經營到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