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昌與山東省軍用票
江南·聽雨軒
第一回合 · 看了準能逗您樂
笑劉邦
聽說項羽力拔山,嚇得劉邦就要竄。
不是俺家小張良,奶奶早已回沛縣。
俺也寫個大風的歌
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回家鄉。
數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游泰山
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
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天上閃電
忽見天上一火鏈,好象玉皇要抽煙。
如果玉皇不抽煙,為何又是一火鏈。
大明湖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達。
游蓬萊閣
好個蓬萊閣,他媽真不錯。
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
靠窗擺下酒,對海唱高歌。
來來猜幾拳,舅子怕喝多!
這是出自《效坤詩鈔》的幾首大作,這部詩集的作者乃是鼎鼎大名的山東軍閥張宗昌。古人云:“人如其文!”雖然這些狗屁不通的詩句,純屬順口溜或打油詩之列,但其粗獷的詞句卻透露出一般俗人所沒有的睿智和幽默,正是這匪氣十足的另類奇文,故能流傳至今。
以我看來,張宗昌的詩要比時下的那些矯情偽作更為出色幾百倍,起碼定能博人一笑。
第二回合 · 張宗昌傳略
一、人物生平
張宗昌(1881—1932),字效坤,山東掖縣人。因少年家貧,闖關東淪落為胡匪。辛亥時革命黨人去東北收編胡匪,張由綏芬河率二百人乘船到山東投奔都督胡瑛,旋赴上海任陳其美光復軍騎兵獨立團團長。二次革命失敗后,投歸馮國璋,任江蘇第二師團長。民國五年(1916年),受袁世凱收買,派營長程國瑞暗殺陳其美,得馮賞識,提升為旅長。11月,馮任總統后,改任馮侍從武官長。七年任李純蘇軍第六混成旅旅長,隨張懷芝入湘與護法軍交戰,被擊潰。后集潰軍,改任暫編陸軍第一師師長。
民國九年(1920年)張駐防宜春,因所部鬧餉,被贛督陳光遠解散,只身回北方,然曹錕、吳佩孚不納,遂轉投張作霖。初不為重視,僅委以憲兵營長,后于第一次直奉戰爭殺敵有功,被張作霖所器重,升為吉林省防軍第三旅旅長。十一年冬,收容近萬名由蘇境退入我國之白俄軍,得大量槍支、馬匹以及鐵甲車等,遂成為實力最強的一支奉系軍隊。二次直奉戰中,張率部在熱東擊敗直軍,由冷口最先入關,切斷直軍歸路,收編山海關前線大量直軍,升任第一軍軍長。后協助盧永祥南下,未經大戰即打敗齊燮元,占領上海,旋與孫傳芳講和。十四年4月出任山東軍務督辦,7月兼山東省長。
12月,張宗昌組建直魯聯軍,自為總司令,時逢吳佩孚聯奉反馮,故與國民二、三軍對峙于冀魯邊。十五年4月,直魯聯軍與奉軍聯合逐走國民軍,進入北京,后擁戴張作霖為安國軍總司令,張任副司令兼第二方面軍團長,繼而兩次南下,阻止蔣介石北上。十六年,直魯聯軍與北伐軍在津浦線、隴海線展開拉鋸戰,12月失敗回魯。次年4月被北伐軍逼走冀東,9月在張學良和白崇禧的兩面夾攻下,全軍潰散,張本人逃往大連,后去日本。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9月,受韓復榘邀請回魯觀光,在事畢回京時,張宗昌于濟南車站被馮玉祥派鄭繼成刺殺,時年五十二歲。
二、傳奇人生
張宗昌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昔年更有“狗肉將軍”和“三不知將軍”之美稱。
“狗肉將軍”一名,乃因其嗜賭成癖,終日與骨牌為伍,而北方有些稱玩牌九叫“吃狗肉”,故名。
“三不知將軍”,是指兵不知有多少 ,錢不知有多少,姨太太不知有多少。錢有多少、兵有多少,著實無法統計。但他的姨太太已知有名分的共23位,此外尚有無名分的,且中外兼備。
他是一個堪稱搞笑的軍閥,留下了很多趣味的歷史故事。限于篇幅,僅列舉兩例:
1、張宗昌在東北時收容了大量白俄軍,人多槍多,軍費入不敷出,無奈便在轄區內種植鴉片,引起奉軍各部不滿,紛紛要求張作霖遣散他。1923年秋,張作霖派郭松齡名為校閱,實欲遣散。因話不投機,郭張口便罵,操娘聲不絕于口。誰知張宗昌接口道:“你操俺娘,你就是俺爹了!”隨即給郭松齡跪了下來,害得比張宗昌年輕好多歲的郭松齡紅了臉,整肅之事遂不了了之。張又設法攏絡郭松齡,非但沒有遣散,反而使其在張學良、張作霖面前為之美言,成為奉系之主力。顯然,這種急智,還需配有過人之厚臉皮才行。
2、張宗昌雖然是個粗人,但也有“以民為本”之善念。在出任山東督軍時,恰逢大旱,他親往龍王廟祈雨無果,遂對著泥塑龍王的面頰大抽巴掌,并厲聲斥罵:“混蛋!你還不下雨,害得老百姓好苦呀!”隨后,他下令炮兵團在濟南千佛山上列炮19尊,實彈轟天。沒想到其運氣極佳,果真下起了大雨,一時成為濟南府之美談。
…………
雖然張宗昌幼年失學,但也頗有上進向學之心。在其統治山東時,曾不惜重金請出清末狀元王彭壽做山東教育廳長,整頓山東教育,開辦山東大學,修整孔廟,并提倡尊孔讀經,規定學校里必須設經學課,聲稱要挽回道德人心。其最有價值的是重印宋版十三經(據說那是歷史上印刷和裝幀都最好的十三經),分贈各學校及圖書館等文化機構。此外,他還拜狀元公為師,學習作詩,結果出了一本《效坤詩鈔》的詩集,分贈友好,“轟動”一時。
此外,張宗昌還是有名的大孝子,對其母親萬般孝順。其發跡后回鄉,騎馬至新河下馬,先朝家鄉方向磕頭三個,繼而一直步行到鄉,局面據說很是令人感動。后又出錢修路,把家鄉之路全部鋪上石板路,服務桑梓,不遺余力。
第三回合 · 山東省軍用票
一、第一期山東省軍用票
山東省軍用票現所見共有兩種版式,第一種是票上無年份的,第二種是印有民國十五年的,這是兩套發行背景截然不同的鈔票。其中無年份版的是第一期所發行,實際頒布發行條例的時間在民國十五年1月7日。
張宗昌發行第一期軍用票的目的是為籌劃直魯聯軍對馮玉祥國民軍軍事行動的經費需要,他以山東保安總司令和山東省長公署的名義頒布訓令,特設軍用票管理局負責發行暨兌現,并以(甲)山東省鹽款;(乙)青島官荒;(丙)山東全省礦產;(丁)卷煙特稅、火車貨捐、一切雜稅;(戊)山東全省官荒;(已)山東省鹽田;(庚)丁漕;(辛)各關稅收八項作為擔保品,責成總商會會同財政機關、地方紳商共同監督,規定與現金無異,并準納糧完課及報解一切賦稅、車船、郵電、軍政、交通等機關,無論官民一律收受,待軍事結束即行兌現。
此項軍用票由山東官印刷局用銅版、鋅版制印,共發行800萬元(據山東官印刷局報告,實際印交軍用票管理局740.9萬元),面額分壹角、貳角、伍角、壹元、伍元和拾元六種,其中角票占300萬元,壹元和伍元各200萬元,拾元券100萬元。這項鈔票除在山東境內流通外,亦隨軍事行動的進展,大量流入天津和北京等地,更由于其不能兌現的緣故,便逐漸開始貶值,最低價格跌至六七折。
同年5月,張宗昌的直魯聯軍逐走國民軍后,軍事稍呈平定,故于20日決定停發軍用票,并于6月起開始收回,每月收回120萬元,由募集的2000萬元公債款中撥兌。至12月5日,共計收回焚毀700萬元。所余40.9萬元,自12月26日起,限在半個月內,以第二期軍用票收回。
第一期的山東省軍用票由于為時短促,加之回收徹底等情,故而目前存世稀少,不易收集。
二、第二期山東省軍用票
民國十五年,正當直、奉兩系聯合對付西北軍的同時,南方革命政府誓師北伐,在統一兩廣后,繼而攻克兩湖,沿途取得節節勝利。同年秋,蔣介石提出向長江下游進軍,將國民革命軍分編為東路軍、中路軍和西路軍三個作戰序列,大舉東進,勢不可擋,打得孫傳芳落花流水。隨著北伐軍在浙江、江蘇、安徽各地的不斷告捷,也開始直接威脅到了奉系的地盤。為此,張宗昌在結束與西北軍的戰事后,也率軍南下增援孫傳芳,與孫部組成蘇魯聯軍,共同對抗北伐軍。
應軍事所需,張宗昌決定續發軍用票,經國務會議議決、財政部備案,由12月21日起開始發行第二期軍用票1000萬元。此項鈔票票面年份為民國十五年,分藍色壹角、桔色貳角、紫色伍角、藍色壹元、紅色伍元和綠色拾元六等,由財政部印刷局印制,質量較第一期軍用票更為精美,值得一提的是這套紙幣的背面均有張宗昌的英文簽名“C.C.Chang”。
第二期軍用票除在山東省境內行使外,亦隨部隊的開赴而流入蘇皖兩省。同時,張宗昌曾發布通令,所有軍隊經過之處,軍用票在市面買賣交易一律通用,完糧納稅以及各項稅捐、鐵路、電款等項,均按三成搭收,另預定在三年內兌收。但由于戰爭的持久和深入,軍需耗費日益繁多,入不敷出,因此軍用票的價格也每況愈下,至十六年11月時已跌成二折,到十七年直魯聯軍戰敗后,此項軍用票悉數淪為廢紙。
第二期的山東省軍用票可能是沒有回收的緣故,所以現在市面經常能夠看到,也較易集全。
三、 附記
據《外商銀行在中國》一書記載:張宗昌在任期內曾把一部分收刮來的錢財存入天津匯豐銀行,然其下野幾年后潛進天津,前往該行提款時,匯豐銀行卻以當年張宗昌所濫發之軍用票來充數。張懾于帝國主義威勢,不敢力爭,只有自認倒霉而已,是謂“虎落平陽被犬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