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同盟會機關報
——記孫中山先生創辦的《少年中國晨報》
江南·聽雨軒
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革命政黨。1906年,美國華僑李是男(又名李公俠)在香港加入同盟會。1908年,李是男回到舊金山,與黃伯耀、溫雄飛、黃蕓蘇等人共同發起組織“少年學社”,積極與香港同盟會保持聯系,秘密進行革命宣傳工作,廣泛征求同志。1908年,李是男等又合作創辦《美洲少年》周刊,作為“少年學社”的機關報,未幾該報便嶄露頭角,風行一時。
1910年春,孫中山訪美,對這些革命青年極度贊賞,并以“少年學社”成員為基礎,成立美西同盟會,由孫中山親任“主盟人”。成立不久,又因大家干勁實足,成績卓著,很快就將該會升格為“中國同盟會美國總支部”。同時,中山先生覺得《美洲少年》七日才出版一次,未免為時過久,對革命宣傳工作略嫌不夠,于是乃親自領導李是男、黃伯耀兩同志,共同設法改辦日報。當時預算日報創辦需款約萬元,因革命同志不多,籌款甚難,于是乃組織股份公司,每股1元,凡加入同盟會者,最少需認購一股。
當時舊金山已有華文日報三家,分別為宣傳基督教的《中西日報》、致公堂機關報《大同日報》和保皇黨創辦的《世界日報》,此三報均在午間出版。孫中山與李是男等人共同商議后,決定將同盟會的日報以晨報姿態出現,以示富有朝氣。該報正式定名為《少年中國晨報》(The Young China Morning Paper),乃取義少年學社之英文譯名“少年中國會”。同年8月19日(農歷七月十六日),《少年中國晨報》創刊號在舊金山正式發行,從此成為美洲同盟會和革命黨人的第一份機關報。
該報發行后,一直對腐敗的清政府加以無情的揭露,對保皇黨給予猛烈的抨擊,對革命開展大力宣傳,尤其對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等思想更是廣為傳播,在美國政府和民眾之間均造成很大的影響。同盟會有了這份報紙,對宣傳革命可謂如虎添翼,甚至連每次革命經費的籌款活動,也多借助該報來發動勸募。
進入民國后,該報成為國民黨在美洲的機關報,它始終穩站“三民主義”立場,為革命事業而繼續奮斗,始而抨擊“保皇黨”余孽,繼而抨擊“洪憲”帝制及軍閥“復辟”,揭露南北禍國的軍閥和政客,時時報道國內政局的最新狀態。自孫中山先生逝世后,該報仍與國民黨保持密切聯系,至1930年時仍被國民黨中央黨部登記列為黨報,之后也一直得到國民黨中央黨部的財政補助。
在歷經81年之后,由于國際形勢和華僑文化環境的變化,《少年中國晨報》最終在1991年3月30日休刊結束。這份報紙曾經真實的見證了中國近代革命的艱辛歷程,也深刻影響了幾代華僑對祖國的支持與熱愛,它的歷史意義非同凡響,尤其作為研究辛亥革命和孫中山先生的原始資料而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