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時短暫的天津證券交易所
江南陽明
早在1921年10月,天津出現了一家交易所──天津證券花紗糧食皮毛交易所,但不到一年即關門停業。日偽統治后期,又籌組華北有價證券交易所,該所遲至1945年8月才開拍營業,但到1946年4月就被南京政府財政、經濟兩部勒令停業清理。其后,天津各界從1947年3月起開始籌備證交所復業。經過近一年的努力,1948年2月15日,天津證券交易所舉行開幕典禮,次日正式開拍。
天津證券交易所的內部組織和交易制度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大體相近,以理事會為最高決定機關,理事長為對外代表。當時理事長李鐘楚(交通銀行天津分行經理),理事長之下聘有經理與副理,負責執行所中業務,其下設秘書室及業務處、事務處、財務處。交易制度實行漲跌幅限制。后來由于天津證交所行情上漲過猛,經紀人強烈要求放寬漲停限度,甚至在7月10日為此而罷市。但財政部駁回了有關放寬證券漲停限度的請求。
天津證券交易所開業前呈請開拍的股票共19種,經財政部、經濟部核準上市的有13種,如啟新洋灰、灤州礦務、江南水泥、東亞企業等。
在天津證交所上市的不同股票,其成交單位與叫價單位均有差別。那時天津股市的熱門股票首推啟新洋灰,其次是江南水泥、灤州礦務、東亞企業。早在日偽統治后期,啟新洋灰公司的股票就已成為天津熱門的投機籌碼之一,天津證券交易所成立后仍如此。然而,當時啟新洋灰公司的效益并不好,公司生產已有一半停頓,但機構、員工均無法縮減。其實啟新洋灰公司的困境只是當時中國民族工業在“內戰擴大、市場縮小和通貨繼續上漲、購買力不斷削弱”的情況下處境維艱的縮影。
天津證交所開始時只進行股票交易,以后又有短期庫券上市。當時短期庫券吸引人之處不僅在其期限較短、折價發行,還在其可以“甲乙兩種對做”,即買進甲種同時賣出乙種,或買進乙種同時賣出甲種,這樣就能“套做一日之利息”。
然而短期庫券交易只進行了十余天,整個天津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也不過半年左右。1948年8月19日,南京政府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實行幣值改革,并將8月20日、21日定為全國銀錢業臨時休假日期,滬、津交易所也奉令暫停營業。
短命的天津證券交易所就這樣在加速國民黨政權崩潰的幣值改革推行之際,合上了最后一頁,此后直至1949年1月天津市解放了也未能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