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 江 省 銀 行 銀 元 券
(鎮海)蔡小軍
抗戰勝利后,浙江地方銀行總管理處遷回杭州,各分行亦逐漸恢復營業。1946年7月3日,國民政府頒布《省銀行條例》,浙江省政府遂著手籌備浙江地方銀行改組省銀行事宜。1947年3月1日,浙江省銀行正式成立,改總管理處為總行,總經理童蒙正,副總經理洪品成,資本總額國幣1億元,成為全國省銀行中資本最高者,下設有分行12處、支行1處、辦事處51處、分理處33處、公庫7處,合計104處,員工847人。
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先后解放了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5月23日浙江省政府及所屬各軍政人員潰退到舟山群島定海,當時江、浙兩省已有眾多機構撤退到舟山,再加上陸海空三軍,使得駐扎的各級軍政人員總數達到12余萬人之多。這些軍政人員如海潮般的涌入舟山群島,使得島內人口激增,更對當時遠離大陸、經濟并不發達的舟山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尤其在物資交易、日常生活方面,已出現混亂不堪的局面。
舟山群島,位于長江、錢塘江和甬江外的東海上,是滬、杭、甬三大城市的海上門戶,共有大小島嶼1339個,主島舟山島(即定海縣城)乃全國第四大島,僅次于臺灣、海南和崇明島,自古以來在戰略上具有極為重要之地位。
5月中旬、8月上旬,蔣介石在蔣經國的陪同下,先后兩次巡視舟山群島,策劃防務,希望將舟山定海建設成第二個臺灣。12月中旬、1950年3月上旬、4月中旬,國民黨先后三次從臺灣、金門向舟山群島增調部隊,且加緊修筑防御工事、建造機場,準備和人民解放軍作長期對抗,以期達到固守舟山、與臺灣遙相呼應之目的。
浙江省銀行總行及寧波分行也是在1949年5月退入舟山的,設辦公處于原定海辦事處,經過一番改組,由省財政廳長陳寶麟兼任董事長,前寧波分行經理韋保泰任總經理。為穩定市面、流通貨幣起見,7月4日浙江省銀行開始在定海發行銀元兌換券,以撤退時帶來黃金7000余兩、銀元百萬余元,作為銀元兌換券的發行準備金。
同年8月,浙江省政府也頒布《浙江省銀元兌換券及銀元輔幣券發行辦法》,再次重申以銀元作為發行準備金,藉以穩定市面。這項銀元券由中央印制廠臺北廠代印,據說共印制有民國三十八年版壹圓券500萬元、伍角券200萬元、貳角和壹角券各150萬元。至1950年初,又發行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版的伍圓券,成為國民政府在大陸發行的最后一種紙幣。另有資料稱,是項銀元券前后共發行流通400萬元左右。
1950年5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舉攻占海南島、東山島等沿海各島嶼。這一勝利,立即引起臺灣當局的極度恐慌,也使得舟山群島上的國軍形勢孤立、軍心渙散。5月10日,蔣介石在臺灣召開國民黨最高作戰軍事會議,最終作出保存實力、放棄舟山、固守臺灣的決定。從5月13日至16日的四天內,國民黨軍隊秘密撤離舟山,其中浙江省銀行亦于5月14日隨軍撤離,并將庫存黃金、銀元運至臺灣。
5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近10萬大軍順利地解放了舟山群島的本島定海縣城,5月22日成立舟山群島軍事管制委員會和定海縣人民政府,次日發出通告宣布:國民黨政府所發行之銀圓券為非法貨幣,即行廢止;并規定自即日起,所有完糧納稅以及公私款項收付、物價計算、賬務債務、票據契約等均以人民幣為本位;自即日起,一切交易均以人民幣計算。至此,在舟山群島僅僅流通10個月零19天的浙江省銀行銀元券,終于退出歷史的舞臺。
另也在5月17日,浙江省銀行到達臺灣后,由副總經理胡之煥,向臺灣銀行基隆分行領取新臺幣,在基隆碼頭設兌換處,用新臺幣收兌在舟山發行的銀元券,比價是銀元1元換新臺幣3元,再以新臺幣3元兌換該行發行的銀元券1元。而在高雄、臺中兩地上岸的人員,則委托代兌處兌回。在收回所發行的銀元券之后,庫存尚有準備金計黃金7100余兩、銀元20萬余元,全數交給在臺的中央銀行點收,專案保管。另1949年5月間,該行在舟山與國民黨部隊合開的“安昌貿易行”,尚有盈余款計新臺幣70余萬元,同時上交給軍需署,然后宣告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