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察南銀行到蒙疆銀行
(鎮海)蔡小軍
一、偽政權之沿革
1937年8月,日軍侵占察哈爾省會張家口后,原參與建立偽滿洲國的骨干分子、東京醫學博士金井章二以關東軍囑托資格陰謀組建傀儡政權。
9月4日,察南自治政府在張家口宣告成立,下設總務、民生、財政、保安四廳,轄原察哈爾省南部宣化、赤城、龍關、延慶、涿鹿、蔚縣、陽原、萬全、懷安、懷來十縣。以漢奸于品卿(河北新河縣人、張家口魁星高布鋪經理)為最高委員,但實際上于雖名為行政長官,卻實同傀儡,非但不令其批閱公文,甚至其私章亦由日人保管,一切政務皆歸最高顧問竹內元平獨攬。
同年9月,日軍侵入晉北大同縣后,金井章二又在10月組建晉北自治政府,下轄原山西省北部、長城以北的十三個縣,其形式與察南自治政府類同。
10月13日,日軍侵入歸綏(今呼和浩特)。10月28日,在金井章二的授意和操縱下,召開第二次“蒙古大會”,建立蒙古聯盟自治政府,設首府于歸綏,下轄原綏遠地區的察哈爾盟、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巴彥塔拉盟、伊克昭盟等五盟。
11月22日,蒙古聯盟、察南、晉北三自治政府在張家口聯合成立蒙疆政府聯合委員會辦事處,由金井章二兼任辦事處處長,操實權于一人,儼然成為蒙疆地區之“太上皇”。在軍事上,日軍又將察、綏兩省及晉北十三縣劃為蒙疆區,以蒙疆司令部為最高指揮官(由原日軍第九師團長蓮治蕃中擔任),與關東軍職權相等,但受華北最高指揮官節制。
在日軍的策劃之下,經過長時間的醞釀,蒙古聯盟、察南、晉北三自治政府最終合流,于1939年9月1日成立統一之蒙古聯合自治政府,推蒙古德王為主席,夏恭、于品卿為副主席,金井章二仍為最高顧問。同時將原察南、晉北兩自治政府改為察南、晉北兩政廳,設首都于張家口,制定國旗,廢止中華民國紀元,改稱成吉思汗紀元,定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為成吉思汗紀元734年。
1943年1月1日,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改稱“蒙古自治邦”,察南、晉北兩政廳亦改稱宣化省和大同省。1945年8月,蘇聯和蒙古紅軍對日宣戰,侵入內蒙;隨后日本宣布投降,偽蒙疆政府亦隨之垮臺。
二、察南銀行
為維持察南自治政府的經濟來源,補充給養,日軍曾指令滿洲中央銀行派員協助組建銀行。經匆忙籌備,至1937年10月1日成立察南銀行。之后,便嚴厲取締已占領的平綏鐵路沿線法幣和省地方鈔,并以察南銀行紙幣加以貶值收回,繼而強迫接收各地之中央、中國、交通銀行分行,停止其營業,從根本上來控制該地區的金融。
察南銀行的紙幣是由滿洲中央銀行無償提供蓋有“滿洲中央銀行”字樣的民國十八年版“東三省官銀號”券,再加蓋“察南銀行”印章字樣后發行的,俗稱“三加蓋”鈔,共分壹圓、拾圓2種,據說發行額約在500萬元左右。
另在察南銀行紙幣發行之前,該行曾一度使用在原“察哈爾商業錢局”加戳票,即利用原察哈爾商業錢局壹角、貳角、壹圓、伍圓、拾圓及銅元票等,在其上加蓋“察南銀行監理官印”戳記,而戳記上的發行地名又見有陽原、懷來、涿鹿、萬全等。
同年12月,察南銀行并入蒙疆銀行,歷時僅兩個月。
三、蒙疆銀行
1937年11月22日蒙疆政府聯合委員會成立后,為了統一蒙疆地區的貨幣,日軍將察南銀行及原綏遠平市官錢局、豐業銀行進行改組和合并,于12月1日成立蒙疆銀行。其資本總額定為1200萬元,名義上由蒙古聯盟、察南、晉北三自治政府各出資400萬元,但實收資本僅300萬元。總行設在張家口市下堡內閣西,先后在大同、厚和(即歸綏)、包頭、宣化、懷來、涿鹿、平地泉、張北、多倫、豐鎮、延慶、朔縣、沙城、北平、天津設15處分行,南口設派出所,又在貝子廟和日本東京設辦事處。首任總裁包悅卿,副總裁山田茂二,其余要職基本均由日人充擔。1939年9月,蒙古聯合自治政府成立后,蒙疆銀行被正式定為國家銀行。
蒙疆銀行的紙幣,共分為:
1、甲種券:綿羊圖五分、駱駝圖壹角、駱駝圖五角、綿羊圖壹圓、寶塔和長城圖五圓、綿羊圖拾圓、亭和駱駝圖百圓,是項紙幣均委托日本東京凸版印刷株式會社印制,其中初期印制的壹圓、五圓、拾圓、百圓券上部分帶有印刷廠銘。
2、乙種券:小廟圖五角、長城圖壹圓、駱駝圖拾圓(又分長號和短號券)、百靈廟百圓,仍由日本東京凸版印刷株式會社印制。另見五圓券1種,屬未正式發行品。
3、丙種券,僅有綿羊圖百圓1種,乃委托偽滿洲國印刷局代印。另除紙幣外,該行還發行有五角鎳幣1種。
蒙疆銀行紙幣發行之初,依附于日元,并實施外匯管制。1939年10月后,又規定其通貨與日本銀行券、朝鮮銀行券、臺灣銀行券、中國聯合準備銀行券、滿洲中央銀行券之公定兌換率為等值(至停戰止),對中央儲備銀行券為百比十八之比率(即中儲券100元=蒙疆券18元)。該行貨幣之發行總額,各年累計共高達35億余元。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國民政府規定法幣與蒙疆銀行幣的比價,按二比五的比率加以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