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商辦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
江南陽明
1905年12月,兩廣總督岑春煊認為廣東省城近年疫病盛行和不時發生火患,其原因一則由于井水不干凈,二則由于取水艱難,欲救此二端,非速辦自來水不可,故邀集廣州市商會會董劉少俠、許炳榛及上海商人李平喜等商量,創辦廣東省城自來水公司。岑春煊斷定:“粵省商民輻輳,需水者多,酌量取資,以充工本,約計支銷之外,贏算可操,既獲溢利以歸公,尤足便民而弭患,實于上下兩有裨益”。
由于當時廣東省財政艱難,故不得不實行官商合辦公司,由官府出資60萬元,粵商參股40萬元,上海商股20萬元,合共股銀120萬元。1906年,該公司在廣州正式成立,并循例設立董事會,由許炳榛、區慕賢、劉少俠等為董事,實際事務仍由官府主持,商股最多的劉少俠出任總經理,技師則聘請美國、德國工程師擔任。此后,岑春煊的接任者、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周馥亦積極督辦自來水公司,于1907年1月27日批準頒布《官商合辦廣東自來水有限公司裝設龍頭水管收取水資章程》等。
該公司水廠選址廣州水上交通要道增埗河,定名增埗水廠,1906年6月開始建設,1908年夏天正式投產。從清水池出來的水用粗鐵水管經彩虹橋蜿蜒通至長壽大街(今長壽路)的西關水塔,再送入各路水管。1909年開始供水,但由于繼任兩廣總督周馥委派徐乃斌、伍秉誠為總辦、坐辦后,徐、伍二人終日流連花酒,不甚理事,技術又操在外國人手中,購買機器水管,扣傭舞弊,偷工減料,以致在供水之后不久,機爐不時損壞生銹,水管不敷應用,過濾不清,供應不足,入不敷出,業務不支。
進入民國后,1915年廣東軍閥龍濟光割據廣州,借口籌備軍餉,向自來水公司提出收回官股60萬兩白銀。于是該公司改為商辦,更名為廣東商辦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仍由劉少俠任經理,董事會由區慕賢、劉少俠、黎亮夫、譚棣池、陳奕楣等人組成。經理和各董事每人均月支車馬費,又設掛名支薪文案1人,專為應付官署,由官署人員兼任,月支津貼。
1916年盈利9萬多兩白銀,1922年盈利15萬兩,廣州用水戶已裝置水表者約1.4萬多戶,未有水表的也約1.6萬多戶,兩者共達3萬多戶。但同時,民營逐利的弊端也開始顯現:水壓不足,經常停水。水廠業務如前一樣腐敗,開支又大,市民怨責日多,積欠水費日甚一日。從1920年,當局者數次要求官辦管制,但均遭到自來水公司股東阻撓。
從1929年1月起,廣東商辦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收歸官辦,由廣州市政府接管,并特設廣州自來水管理委員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