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 景 覽 勝
匯 豐 銀 行 紙 幣 上 的 北 京 西 直 門
鎮海 · 蔡小軍
200年前的中國人,總是被后來的很多書籍中描繪成無知和愚昧,這是歷史的一種偏見。帝國政治與統治的失敗,西方科技的興起與強盛將東方文明無情的踐踏在腳下,列強橫行霸道的入侵,一次次的辱國喪權條約的簽訂,給國家和民族帶來了無數的辛酸與苦難。
我總是以為“敝帚自珍”也是一種美德,帝國有著失落的一面,卻也曾經有著輝煌或引以為傲的一面。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到訪中國,當他們獲悉北京人口有300萬之多,都城有14平方英里,甚至連紫禁城面積也超過1平方英里時,曾一度引起歐洲的極大震驚,中國的北京在十八世紀是無可匹敵的世界最大城市。
1843年英國人筆下的北京西直門
匯豐銀行1922年北京伍圓券上所印的風景,即為北京的西直門,其圖案乃取自1843年英國倫敦出版的大型銅版畫冊《China, The Scenery, Architecture, and Social Habits of That Ancient Empire》(中國:那個古代帝國的風景、建筑和社會風俗)一書,這幅畫的原名是“Western Gate, Peking”。當時,馬戛爾尼使團就是經西直門進入圓明園,當時的隨團畫師威廉·亞歷山大(William Alexander)沿途畫下了許多畫稿,這其中就包括了西直門。但畫稿中的城門等有些失真,但也有資料說畫師威廉·亞歷山大在途中丟了素描稿,這是1799年他在英國憑印象才得以畫成的水彩畫,此原作今天仍收藏于大英博物館。
后來英國畫家托馬斯·阿羅姆(Thomas Allom)借用了威廉·亞歷山大的畫稿,再加以重新改編和描繪。托馬斯·阿羅姆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建筑師和畫家,曾參與設計英國議會大廈、圣彼得教堂、海伯利教堂、肯星頓公園等,并創建了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他十分向往中國,曾描繪了上百幅關于中國風土人情的畫作,并于1843年英國倫敦出版的大型銅版畫冊《China, The Scenery, Architecture, and Social Habits of That Ancient Empire》(中國:那個古代帝國的風景、建筑和社會風俗)一書,在歐洲引起轟動,并獲得“中國風景畫家”的名聲。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十九世紀著名“中國風景畫家”托馬斯·阿羅姆卻從未到過中國,他只是借用了別人的素描稿(那些來過中國的人),再重新加以描繪的。
西直門是京師內城九門之一,其規模僅次于正陽門,主體建筑主要包括城樓、箭樓和甕城等,外有護城河,自元代以來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關口。這一偉大的歷史建筑,后至1969年修建環線地鐵時被拆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