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內外鐵路局之史略
(鎮海)蔡小軍
光緒二十一年(1896年),清政府將中國鐵路公司與北洋官鐵路局(即北洋鐵軌官路總局)改名為津榆鐵路總局。該局接收古冶至中后所官路394公里,天津至古冶商路310公里,所有商股均換發5厘公債。當年,該局也在唐山創辦了中國第一所鐵路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1906年后改名為“山海關內外路礦學堂”)。
1897年,清政府籌議接修關外中后所至新民屯鐵路,并筑溝幫子至營口支線,為便于統一管理,將津榆鐵路總局改名為“山海關內外鐵路局”,同時也將津蘆鐵路局并入。
次年,中英公司借款成立,山海關內外鐵路局收回所有商股,完全改為官辦,設總局于天津,歸督辦鐵路大臣袁世凱管轄。
1899年,山海關內外鐵路局發行洋銀壹圓、伍圓、拾圓3種紙幣,其圖案與先前發行“北洋鐵軌官路總局”完全相同,正面為“灤河鐵路橋圖”,背面為“山海關城一角”,印刷極為精致。是項紙幣均由英國代印,但是否與英方借款相關亦不詳!
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入侵,繼而京津淪陷。此時,山海關內外鐵路局已停辦,并遭受搶劫(見有鈔票實物,亦被外人作為戰利品而留念題字者),尤其山海關各處路局已遭聯軍占領。
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1902年袁世凱又與英國軍務處在京簽訂《英國交還關內外鐵路章程》,至此,才由英國出面交還山海關內外鐵路。同年8月后,該局繼續修筑大虎山至新民段鐵路,長69公里,于1903年竣工。同年,北京至新民,包括通州、營口等支線通車,鐵路全長940公里,但建筑鐵路和制造機車車輛等共計耗資4700萬元。該路線客貨營業發達,每年余利甚豐,但因借款因素而遭英國匯豐銀行所控制。
1907年7月,清政府設立郵傳部,主管“路輪郵電”四政。8月,山海關內外鐵路局改稱京奉鐵路局,歸屬郵傳部管轄。